浙江:北侖招投標全程電子化 可降低信息外泄、圍標等貓膩行為 |
發布日期:2013-12-30 |
在市政工程、政府采購的招投標中,“貓膩”現象屢見不鮮,不少官員因此落馬。如何避免?北侖區運用網絡信息技術,作出了探索。
明年1月1日起,北侖區公共資源交易及招標投標電子交易平臺(下簡稱平臺)正式投用。即日起,工程項目建設、政府采購、土地交易、產權交易和其他公共資源交易的招投標所有流程,除了現場開標、評標,將全部在網上完成。
一位投標人昨日表示,平臺的運用可降低招標人和投標人信息外泄,從而減少串標、圍標等違法行為發生。
招投標中玩貓膩
難了
政府采購和土地交易中串標、圍標等違法行為一直備受詬病,業內人士透露,上述問題與傳統的招投標方式大有關系。
傳統招投標采用現場報名方式,過程中投標單位名單很容易外泄,招投標雙方輕易就能掌握投標人信息,然后玩“貓膩”。
北侖區招投標中心主任林云川介紹,平臺改變了傳統的投標報名方式,投標人在網上報名,壓根不知道還有哪家公司參與競爭。而投標人一旦報名后,信息就會上鎖,直到開標前一小時才解鎖,招標方也無法得知哪些單位在競標,做“小動作”的難度大大增加。
2011年,平臺部分功能已經在運作,從明年1月1日,所有功能全部上線。昨天,來參加培訓的寧波市政工程建設公司開發區分公司經理張文京說,北侖區但凡有市政工程項目出來,招投標中心就會給所有符合資質、且以前來參加過投標的公司發短信。
“這樣一來,我們就不會漏標,招標也不會局限在熟人圈子里,”張文京說,平臺運用后,投標報名可以網上完成,“參與投標多年,相對來說,這是目前我看到過最體現公平的辦法?!?br>
企業感覺
省錢省事省力
張文京為平臺叫好,另一個原因是平臺讓公司在投標中“省錢、省時、省力”。
傳統的項目招投標,流程繁瑣,張文京所在公司在投標報名、招標質疑、招標答疑、開標和領取中標通知書這五個環節都要派人來現場。每次來,一般都要耗上半天甚至一整天,這還不包括來去路費和住宿費。
張文京說,現在五個環節中,除了開標和領取中標通知書,其余環節都在網上進行,單位因此可以省下不少人力和費用。
在北侖區招投標中心,電子化的操作也有效避免了投標人表單填寫錯誤來回跑趟等問題,以前,一個項目招投標周期大概在40天左右,現在縮短至20天,效率提高了一倍。
北侖區招投標中心根據今年項目情況統計,平臺運行后一年可為招標人(建設單位)節省工作時間達5500小時,為投標人(企業)節省工作時間達13萬小時。
無紙化
一年少砍3200棵樹
目前,北侖區招投標中心已經就平臺開展了三期培訓。讓林云川印象深刻的一幕是,第一次他給企業作完培訓后,會場內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我們實實在在的服務,讓企業感覺到了便捷。”林云川說,這樣的場面很少見。
林云川還津津樂道于平臺上線后無紙化的細節。投標方案要求細致到每塊磚、每袋水泥的價格,方案全部打印出來后,有厚厚一大疊,投標人常常要推著小推車來參與競標。
為防止投標人在方案中弄虛作假,評委要對方案進行審查。因為字數實在太多,傳統的模式評委只能抽查幾頁。
林云川說,以后方案也是以電子格式遞交,平臺系統會幫助評委們對所有價格進行核算,這樣一來,企業不僅省了紙張錢,方案的評審也較以前更加科學合理。
北侖區招投標中心作了一個有趣的統計,光方案無紙化一項,一年可為招投雙方節省A4紙近4800萬張,計金額240萬元。由于A4紙張消耗的減少,全年可少砍伐高8米、直徑20公分的樹木3200棵。
源自:浙江在線-錢江晚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