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投標全過程由市場監督 競爭對手監督工程招投標 |
發布日期:2014-06-26 |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市水利局聚焦“四風”問題,通過多種方式請群眾把脈,堅持邊學邊查、邊查邊改、立行立改,在改進調研方式、轉變文風會風、厲行勤儉節約等方面有了明顯的轉變。
市水利局全面推行泉州市水利建設市場電子招標投標交易平臺和水利工程項目監管平臺,對招投標制度、模式和技術進行創新,實現了招投標的全流程在線完成,由市場對水利工程招投標進行監督,切實解決了當前部分工程項目存在暗箱操作、管理混亂、監督不力、工程質量和安全無法有效保障等問題。目前,該平臺已經成為我省發展改革創新示范平臺和省水利廳的示范項目,獲得省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
制度創新
招投標全過程由市場監督
制度創新的核心在于信息的全面公開和市場監督。
記者看到,在正開展的招投標項目中,參與投標的所有施工單位的所有信息、交易規則和投訴流程等均在平臺上公開。在使用經評審合理低價規則來確定中標施工單位的項目中,招投標過程去除了專家評審環節,而是由系統根據既定的運算方式,開標同時即可評出中標施工單位。中標后,中標候選人的相關信息會在平臺上公示,接受市場監督。“所有投標人都會認真查證中標候選人信息的真偽,一旦中標候選人的信息涉嫌造假,馬上就會被其他投標人投訴。”市水利局總工程師曾向明說。
自平臺運行以來,已有11家施工單位中標后被投訴。經市水利局查實后,有6家企業被處以1年不得進入泉州市水利工程建設市場的處罰。這種市場監督的方式使得信息造假等問題逐步得到根治。
“裁判員是競爭對手,這樣市場會更加健康、監督更加有力。”今年中標的一名施工單位負責人說。
模式創新
通過電腦隨時隨地參加投標
模式創新的核心在于招投標全流程的電子化和中標計算方式。
開標后即可馬上評出中標施工單位。這一結果的運算方式是通過與參與競標的施工單位總數、各施工單位報價等要素來確定中標基準價,最接近這一報價的施工單位即中標。“經常開標前1分鐘甚至幾十秒都還有投標單位送上信息,開標前根本無法知曉有多少施工單位、各自的報價是多少,最終的中標價、中標方完全由市場參與者共同決定。”曾向明說。
同時,該平臺完全按照國家《電子招標投標辦法》及其實施意見的要求,實現了招投標全流程的電子化。“只要一臺電腦,無需到招投標中心,隨時隨地都能參與,避免了串標等問題的出現。”曾向明表示。這也是國內唯一一個投標人無需到現場就可以完成招投標全過程的平臺。
技術保障方面,該平臺采用云計算技術,并擁有3個高性能云計算節點,實現服務器的海量存儲和海量計算,同時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確保系統能夠可靠、穩定、高效運行。進入平臺的所有投標人必須有數字身份認證證書和電子印章,投標文件加蓋電子印章,科學高效地保護了投標文件不可篡改和平臺安全運行。
監管創新
施工任何環節均有據可查
此外,中標單位在工程施工時還會受項目監管平臺的全程監管,施工的任何環節都在平臺上留有痕跡,有據可查。隱蔽工程和重要部位的現場檢查檢測資料、視頻、照片實時上傳平臺,真實反映工程施工質量。參建單位通過監管平臺協同工作,實現在線辦公,工程進度款實時會簽,讓資金撥付規范運作,從而構建全員參與全程監督的科技防腐體系。
小貼士招投標全流程的電子化包括在線發標、投標、開標、評標、定標、歸檔、全程監督、簽訂電子合同等。
來源:泉州晚報記者林銘珊
|
|